制革含铬污泥的3种处理方法
1. 化学沉淀法
使用化学沉淀法将制革污泥进行预处理,使铬存在于溶液中,通过调节pH值使溶液中的铬离子与其他干扰离子分别沉淀。其中五步连续提取法适用于沉淀态的含铬污泥,当氧化钙与制革污泥的质量比约0.15~0.2时,其溶液中的铬的浸出浓度远远小于国家允许浸出标准。
采用碱沉淀法对污泥中的铬进行回收利用, 温度对沉淀反应有影响,提高温度有利于铬的回收,最佳温度为50~60℃。选择NaOH、MgO两碱混用,铬的回收率最大可达到99.7%;并且沉降时间短,沉淀体积小;得到的铬泥密实、均匀,且易于滤纸分离。该方法可以解决制革污泥的二次污染问题,从而实现污水污泥资源化目的。
2. 生物沥滤法
生物淋滤法是指利用自然界中一些微生物的直接作用或其代谢产物的间接作用,产生氧化、还原、络合、吸附或溶解作用,将固相中某些不溶性成分(如重金属、硫及其它金属)分离浸提出来的一种技术。它是通过利用特异化能自养型的嗜酸性硫杆菌的催化氧化作用来降低污泥体系的pH,还可以使污泥的间隙变大,利用微生物作用产生的酸性条件,使重金属以酸式盐的形式析出,使难溶形态的重金属从固相溶出进入液相,再通过污泥脱水,而达到去除污泥中重金属的目的。使用该法时加入单质硫或七水硫酸亚铁等辅助基质,可大大提高铬的溶出效率,添加七水硫酸亚铁比添加单质硫的效果好,室温20℃条件下,七水硫酸亚铁最佳添加量为3.00g/L,此时铬的溶出量为4.20mg/L。同时反应温度对淋滤效果也有影响,在中温(35℃)条件下处理效果最好,经过48h和96h的反应,铬的溶出浓度分别达到6.15、6.62mg/L。
3. 萃取法
采用十二胺盐为萃取剂,萃取分离制革污泥淋滤液中的Cr3+与Fe3+。结果表明,在pH=2左右,采用10%RNH2Cl-10%正辛醇-正己烷萃取体系,Fe3+的萃取率达到99%,有效地分离了制革污泥淋滤液中的铁和铬。并且以1mol/L的盐酸作为反萃剂反萃负载有机相,单级反萃率可以达到90%左右。针对两相乳化现象,破乳条件为:80℃、NaCl的质量浓度15g/L;两相在10min即可分层。
总结
制革污泥中铬的各种去除方法各有优缺点,制革厂应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确定相应的除铬工艺。碱沉淀法:铬回收效率高,操作方便,技术要求不高;回流法:铬的回收效果比碱沉淀法好,但需考虑杂质的累积、循环次数、物料平衡、废铬液循环利用对成革质量影响等问题;焚烧氧化法:投资大,工艺复杂,能耗高,还存在二次污染,只适合大型制革厂应用;萃取法:对萃取剂的选择要求很高,既要有良好的选择性又要易于回收和再生,同时要求热稳定性能好,毒性和黏度要小,还要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